显示屏上一键开启庭审系统、内容全程录音录像、辅助语音转换软件、书记员全程不出庭、笔录还能自动生成……今天下午,一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在线庭审在上海徐汇法院进行。

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
这场庭审中用到的“黑科技”——区块链存证技术,系上海法院首次在庭审中探索采用。整个庭审持续45分钟,过程节奏紧凑、秩序规范。在庭审中,法官不仅不用翻阅书面卷宗材料,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直接调阅电子卷宗,还可以通过电子质证功能分享到当事人的屏幕上,引导当事人围绕证据内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庭审结束时,该系统还会自动生成《庭审录音录像文件元数据记录表》,并由相关诉讼参与人签字后入卷归档。相比以往,庭审时间节省了约三分之一。

沪上10家法院4月首批参与试点
徐汇法院拉开了推进全市法院运用现代科技深化庭审记录改革试点工作的序幕。
据上海高院微信公众号消息,从2020年4月1日起,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金融法院、徐汇法院、奉贤法院等10家法院作为首批法院参与试点,为期6个月。
今年3月23日,上海高院发布《关于运用现代科技深化庭审记录方式改革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庭审记录改革试点主要适用于采取互联网在线视频、专网远程视频和线下面对面等各种方式开庭审理案件的庭审活动。各试点法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各类试点案件中视情选择或组合使用庭审录音录像、智能语音识别同步转换文字记录和传统纸质笔录等方式。当事人同意且具备条件的,应优先选择运用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 |